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推动党史教育深度融入思政课,6月17日晚,河南女子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联合音乐与传媒学院举办“征途”——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思政专场音乐会,校党委书记李立峰,校长郭丽萍,校党委副书记马立,副校长徐红娟,相关二级学院及校直各单位负责人等500余名师生齐聚一堂,在歌剧与思政融合中感悟历史、凝聚力量。
此次思政专场音乐会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为主线,分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篇章。郭丽萍带领马克思主义学院8位思政课教师通过“沉浸式宣讲”实现历史语境与当代价值的有机串联。她担当《绣红旗》环节的宣讲与表演,通过理论阐释、角色扮演双重教学形式,生动阐述了江姐在面对敌人威逼利诱时的大义凛然,以及为了革命事业甘愿牺牲一切的伟大情怀。


《相伴一生》中革命伉俪的生死誓言,化作“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炽热宣言;

《天边有颗闪亮的星》中田玉梅三人于失联之际自发组战斗小组,以星喻党引众人于困境中坚守信仰、互持前行,共赴信仰征程;

《乡谣》以金环、杨晓东于芦苇荡中对关敬陶的深情劝诱场景,诠释如何凭借乡音乡情唤醒爱国良知,凝聚抗日力量;

《永远的花样年华》里地下工作者金环牺牲前的独白,成为镌刻在太行石壁上的“青春不悔”血色誓言;

《无情的风雨》里海棠姑娘迎向暴雨的攀登,成为镌刻在蒙山沂水间的“觉醒不屈”血色丰碑;

《再看一眼亲人》中孙九龙率村民易装八路的决然身影,在沂蒙断崖间刻下“拿命换得山河在”的带血音符;

《沂蒙山永远的爹娘》用乳汁与鲜血浇灌的军民情谊,筑起“民心是最大的江山”的不朽丰碑;

《绣红旗》中,江姐狱中飞针走线,绣进对新中国的向往、革命必胜的信念,以及个人与国家命运相连的赤子之心,展现出共产党人绝境中坚守信仰的伟大力量;

《来不及》中黄文秀未写完的扶贫日记,化作大地上“一个都不能少”的生命刻痕,激荡着“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担当。


此次活动在全场师生齐唱《我的祖国》的激昂声浪中落下帷幕,当“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与旋律共振,这场沉浸式思政课正以艺术为笔、以信仰为墨,在500余名师生的心灵画布上,晕染出新时代思政教育的鲜活图景。